用哪些科學方法來鑒定青銅器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文物鑒定也被納入許多科技手段之中。它是收集大量的青銅對象的元素內容通過科學挖掘和青銅的一部分對象傳下來的年齡到數據庫中按時間順序,然后比較的元素內容數據對象被識別,以便得出結論是否被識別的對象與標準一致。
“青銅”是指在純銅中加入錫、鉛和其他金屬制成的合金。青銅是由這種合金制成的。當時,這種合金被稱為“金津”。由于銅、錫和鉛合金都是金的,所以鑄造的物品被稱為“金物”。青銅器分為四類:禮器、兵器、生產工具和其他生活用品。不同時期和不同用途器皿的合金比例是不同的。
在純銅中加入錫以增加其硬度和韌性,并加入鉛以增加其流動性。這是古人對青銅器合金比例的記載。現代技術的熒光光譜儀對大量的青銅標準件進行了能譜分析,發現成熟穩定時期的合金比例與古代文獻基本一致。
青銅器雕塑出售商通過這種方法,研究人員收集了大量不同時期、不同用途的合金配比數據,總結出青銅器發展演變的歷史規律。當然,我們不能在這里公開這些數據規則,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種高科技方法的幫助下,有可能排除一些不符合alloy匹配規則或元素類型的偽設備。然而,在文物鑒定中對科學儀器的使用也存在著不同的意見。有些人認為科學儀器的使用不夠精確。
其原因是:如果把古代青銅器件熔煉后重新鑄造,其化學成分自然會與當時的成分相一致,儀器很難分辨。此外,在古代青銅碎片熔化后,原有的銹完全消失,鑄造是一個新的與閃閃發光的黃金。只有經過一千多年才會產生的鐵銹只能被鍛造。在這一點上,需要依靠眼睛和經驗來判斷其真實性。古青銅器由于埋在地下的歷史太長,自然形成的銅銹往往有好幾層。
青銅器廠家指出晶斑是青銅器經過幾千年的變化,在器物的一個或多個點上發生膨脹,使器物的底部生銹,使器物的表面生銹,使器物表面出現褐色、紅色、黑色的凸斑。遇光方看,可見細晶閃光,此點略高于表,手摸凸。大的像硬幣,小的像豆子。人工貼片沒有水晶亮片。如果容器表面有晶斑,必須仔細鑒別該晶斑是否與容器融為一體。一些造假者從真正的容器上取下水晶斑點,并把它貼在工藝品上。
這些人工制品,不管做得多好,都留下了明顯的痕跡。俗話說,“切無圓周之旋轉”,因為銅銹晶斑的產生需要相當長的歷史時間,很難模仿逼真。因此,正確識別銅銹晶斑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青銅器的真偽可以通過結合其他因素來判斷,如器形,裝飾的魅力,手的重量,整體的鐵銹色。
相關內容
- 青銅器的發展及意義2019年12月25日
- 帶你了解青銅器的“器”2019年12月23日
- 淺析青銅器之美2019年12月20日
- 廠家介紹周代青銅器2019年12月18日
- 青銅器廠家聊聊青銅爵的來源2019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