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甲骨文之王懿榮——甲骨文之父
如今,當人們在博物館亮麗櫥窗里欣賞甲骨時,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它們驚險而坎坷的命運。這些具有傳奇經歷的甲骨,經過半個多世紀劫難后,作為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向世人陳述著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份沉淪與奮爭。說起這些甲骨文,不得不說說那些有驚無險的故事。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是王懿榮——甲骨文之父.
甲骨文禮品出售廠家根據已故著名甲骨學家、歷史學家胡厚宣先生的鑒定,國內的甲骨收藏,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之后,省級博物館中便要數山東博物館了。
古代甲骨上的刻劃痕跡被確認為商代文字,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考古的三大發現之一(另兩大發現是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遺跡)。它的發現過程十分偶然又富于戲劇色彩,和山東人王懿榮關系密切。
清末光緒25年(公元1899年),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1845年-1900年)得了瘧疾,派人到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中藥店買回一劑中藥,王懿榮無意中看到其中一味叫龍骨的藥品上刻劃著符號。
對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
他派人到達仁堂,用高價把藥店刻有符號的龍骨全部買下,又通過古董商范維卿等人搜購,共收集1500多片。他研究分析后認為,這并非“龍”骨,而是幾千年前的龜甲和獸骨。
他從甲骨上逐漸辨識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又找出商代幾位國王的名字。由此確認這是刻劃在獸骨上的古代文字,這一發現引起轟動,文人學士和古董商人競相搜求。
后來,八國聯軍便逼近北京,他被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1900年7月,侵略軍兵臨城下,慈禧太后帶領皇室人員出逃,王懿榮對家人說:“吾義不可茍生!
”隨即寫了一首絕命詞,毅然服毒墜井而死。后人稱這位先發現甲骨文的人為“甲骨文之父”,在甲骨文發現90周年的1989年,王懿榮紀念館在他的家鄉山東煙臺福山區建成,以紀念他的功績。
甲骨文被發現后,古董商人為壟斷財源,對于甲骨來源秘而不宣。直到1908年,學者羅振玉才首先訪知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陽的小屯村一帶,他派親屬去求購,又親往安陽考察。有關甲骨文禮品價格歡迎隨時來電咨詢。
先后搜集到近兩萬片甲骨,于1913年精選出2000多片編成《殷墟書契》(前編)出版,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礎。繼羅振玉之后,許多著名學者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釋和研究,從而形成一門專門的學問——甲骨學。董作賓、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并稱為“甲骨四堂”,被譽為甲骨學研究的一代宗師。
相關內容
- 論送禮甲骨文禮品更顯得有文化底蘊2019年06月28日
- 甲骨文禮品廠家和您聊聊什么是金文2019年03月21日
- 甲骨文禮品讓送禮不再尷尬2018年11月21日
- 甲骨文禮品廠家說說甲骨文的文字是哪個朝代的2018年11月12日
- 甲骨文禮品廠家和您一起了解甲骨文字形的特點2018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