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中,這件帶環青銅簋你見過嗎?
青銅器中青銅簋的形狀變化較多,通常為侈口,圓腹,圈足。商朝的簋多無蓋,無耳或有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有蓋,有二耳、四耳,這段時期還出現了圈足下加方座或附有三足的簋。鎮江博物館收藏的這件西周帶環青銅簋,就歸屬于不普遍的簋的類型。
該器變形夔紋線條流暢、富有動感,而圈點紋、乳丁紋則靜謐規整,兩者之間互為映襯。特別注意的是該器底卻大有文章,翻看圈足下的器底有一半圓形環,給這座肅穆莊嚴的青銅簋平添了幾分不同尋常的特殊性。專業人士推測,此環應為懸鈴所用。
懸鈴青銅禮器,指的是下端或底部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不含青銅車馬器、鈴首刀等。懸鈴青銅禮器是草原文化與商周青銅禮器文化融合的產物,其較早出現于商朝中晚期北方草原民族地區。
簋的底部裝有銅鈴的做法十分特殊性,如出一轍,1981年秋,陜西寶雞紙坊頭村發現一只雙耳方座懸鈴青銅簋,圓口外侈,斂頸,鼓腹較深,高圈足,四方座。圈足內有懸環,環上系有一枚銅鈴,奉簋時鈴的聲音響動,清脆悅耳。為此方座簋推測可以知道,鎮江博物館藏帶環青銅簋底之環下應有懸鈴。但不同的是,此青銅簋并非高圈足,若懸鈴于環上則可能凸出于圈足之外,那麼此簋需置于某個座上才可以放置穩定。
“鈴”是以金屬等材料制成的響器,體內垂一小舌,搖動發聲。世界鈴鐺發源地在中國,《詩·周頌》里就有“龍膝揚揚,和鈴央央”,體現軍旅的氣勢。而我國古代鈴鐺以銅制為主,歷史時間能夠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山西襄汾古墓里發現的這件銅鈴是我國較早的銅鈴。
有關懸鈴的作用,現階段學界存有一定異議。根據目前材料可以知道,現階段所知懸鈴銅器,均為盛器,關鍵用以盛放酒水和食物,多出現在貴族階層祭祀或宴飲場合,被放置于幾案之上,移動頻率相對較低。
懸鈴大多位于銅器下方底座內部,正常放置情況下從外側很難看到器物下方底座內懸掛的銅鈴。底座下方懸鈴活動自如,個別器物時至今日仍能發出悅耳的鈴的聲音。
青銅器廠家指出有專業人士認為,青銅禮器所懸銅鈴應該是具備特殊作用的裝飾品,其作用可能與北方游牧民族車馬器中的雙球鈴、單球鈴、車鈴、馬鈴,以及鈴首刀、鈴首劍、鈴首桿頭飾等相似?!敖z路花雨,鈴的聲音悠揚”是后人對古代東西方陸上貿易通道的描述。茫茫沙漠中,傳來悠揚的鈴的聲音,商人們迎著風沙艱難前行的情境,正是當時中西文化交流盛況的實證。
西周時期隨著征伐戰爭的進行及大規模的民族遷徙,懸鈴銅器逐漸傳播到中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而后至春秋時期隨著民族融合的進一步發展,這種特殊的青銅禮器逐漸消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所知的考古發掘及傳世收藏懸鈴銅器共27件,由于數量較少,未能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相關內容
- 青銅器雕塑廠家簡析銅雕塑工藝的保存及清潔2019年06月01日
- 青銅器雕塑出售廠家和您聊聊漢代漆杯2019年10月31日
- 青銅器雕塑出售商介紹商代環形玉璧2019年11月04日
- 青銅器雕塑出售廠家教你怎樣辨別真假2019年11月12日
- 賞析鄂爾多斯青銅器雕塑特點2020年10月10日